张奎志,1955年12月生,辽宁省新民人。1984年毕业于365bet官网哪里找汉语言文学系,先后担任黑龙江商学院基础部教师、黑龙江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学习与探索》编辑工作,2000年调回365bet官网哪里找文学院,2002年任教授,2011年任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列文学会论理事、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专著
1.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专著29万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文化视野的审美反思(专著40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体验批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观(专著30万字)365bet官网哪里找出版社2008年版
4.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专著30.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版
论文
1.中国古典美学的唯心倾向及其评价《学术交流》1988年第3期
2.论文化系统 《求是学刊》1989年第1期
《哲学动态》1989年第4期 论点摘发
3.文化类型论 《求是学刊》1992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2年第5期 全文复印
4.披文缘情话婉词 《学术交流》1992年第3期
《新华文摘》1992年第9期 论点摘发
5.文化演变的本源略探 《北方论丛》1993年第3期
《新华文摘》1993年第9期 论点摘发
6.当代文学的选择《文艺评论》1992年第4期
7.现代西方艺术的审美进向 《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2期
《新华文摘》1993年第7期 论点摘发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 全文复印
《中文自学指导》1993年第2期 论点摘发
8.理性的界域 《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2期
《新华文摘》1994年第6期 论点摘发
9.审美:重建跨世纪文化的基石 《文艺评论》1994年第3期
10.理性论纲《学术交流》1994年第1期
11.传统文学的变异与回归 《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3期
12.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北方论丛》1996年第2期
13.体验式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批评观 《文史哲》1999年第2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 论点摘发
14..零度的批评 《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 论点摘发
15.走向体验的文学批评《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
16.诗词“言情”“言志”观念比较 《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17.体验美学:走出实践美学后的一种可行性选择《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4期 论点摘发
18.过度诠释:文学批评中的误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7月25日
19.文学活动中的“隔”与“不隔”《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
20.批评的循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1.文学批评中的情境批评与情结批评 《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论点摘发
22.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23.影视剧的创作观念应当转变 《光明日报》2005年5月29日
《新华文摘》2005年第13期论点摘发
24.和谐社会文艺创作观念的转变 《黑龙江日报》2005年12月5日
25.“磨叽”的艺术 《黑龙江日报》2005年3月22日
36.当代中国美学的困境及其可行性选择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7.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隔”《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28.德里达对“诗与哲学”论争的解构 《世界哲学》2006年第2期
29.回归美学的感觉学原意——关于建构体验美学的思考 《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30.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矛盾困境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
31.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批评及特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
32.当前中国电影的喜与忧 光明日报2008-09-05
33.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在三者间的合理游走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
34.现代西方对“诗与哲学论争”的解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35.当前文学创作的四大趋向 《文艺报》2009年9月22日
36.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1期摘发
37.“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
38.海德格尔对“诗与哲学论争”的颠覆 《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39.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40.人物形象昭示文学理想 《文艺报》2010年12月6日
41.文学批评的力量 《文艺报》2011年11月9日
42.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性与非体系性辩证 《哲学动态》2012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2第9期全文复印
43.审非美:当代社会审美诉求的下移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
44.文学批评的自我意识与实践功用 《文艺报》2013年4月22日
45.德里达“补充”概念的解构学意蕴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3第4期
46.“实践美学”的理论难题与实践维度的缺失——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点思考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47.“敬畏”“虚静”“入境”:朱熹的解释学路径 《广东社会科学》 2014年第5期
48.中国古典美学诗性特征的理论辩护 《学术月刊》 2014年第5期
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2——2013《“诗与哲学之争”的审美现代走向》
2.教育部规划项目(2009.10—2012.12)《中国体验式批评研究》
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2005-2006)《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观》
4.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2006-2008)《中国古代文学解释学研究》
5.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06—2007)《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观》
6.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4——2016) 《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演变》
7.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0——2001)《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
8.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2——2003)《解释?理解?体验——西方文学解释学》
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7——2008)《中国古代体验式批评研究》
10.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012)《西方历史上诗与哲学的论争》
获奖:
1.体验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观(论文)2002年黑龙江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专著)2004年黑龙江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3.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专著)200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影视剧的创作观念应当转变(论文)2008年第五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三等奖
2008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